1月11日,我省水利補短板最大排澇泵站——洪湖市新螺山泵站主體工程完工,有望大大提高洪湖、監利二市縣11個鄉鎮73.65萬畝良田的抗洪澇災害能力。
當日,記者在洪湖市螺山鎮新螺山泵站施工現場看到,四五層樓高的主泵房、泵站引水池、進水池等已全部完工,泵房內6台嶄新的機組也已安裝完畢。
螺山泵站站長舒勤和介紹,該泵站裝機6台,每台容量3800千瓦,設計流量198立方米每秒。工程於2017年2月開工,主體工程現已全部完工,機組調試於去年11月完成。接下來,將進行管理用房、廠區配套等收尾工程建設。
舊螺山泵站於1973年建成運行,是我省四湖流域大型排澇泵站之一。由於年代久遠,機電設備老化,設計排澇能力雖為150立方米每秒,但實測最大排澇能力僅為90多立方米每秒,排澇時水位下降緩慢。1996年、1998年、2014年、2016年等年份,監利、洪湖的多個鄉鎮均發生嚴重洪澇災害,損失慘重。
2016年,我省發生“98+”大洪水,監利一半以上農田不同程度受災,螺山鎮有3000多畝魚池被淹。洪水過後,省委、省政府決定對我省12座大型排澇泵站進行增容改造,螺山泵站被列入。
農田水利建設是抵禦自然災害、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重要保障。荊州市水利局人士介紹,新螺山泵站建成投用後,將大大改善洪湖、監利11個鄉鎮的生產生活條件,緩解四湖流域排澇壓力,53.8萬人受益。